最后一张便条
作者: 记者 刘德国 通讯员 李伟 胡伟 时间:2015-05-18 阅读:980
最后一张便条
记者 刘德国 通讯员 李 伟 胡 伟
2015年3月2日,又一个星期一,咸丰县人民法院刑庭庭长尹寿远和往常一样前往办公室上班,同事刘文举的位子依旧空荡荡的,刘文举已去武汉住院治疗24天了,他是多么希望刘文举早点回来。可就在那一天,噩耗传来,刘文举永远回不了办公室了。他从屉子里拿出刘文举临行时写的一张便条,看着上面的“绝笔”,心里空荡荡的,眼泪刷刷地往外流……
咸丰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只有两名法官——尹寿远和刘文举,他们同处一间办公室,做着相似的工作。用尹寿远的话说,“我们俩是同事,是战友,是伙伴,更是好兄弟”。
看到这张便条,是2月9日,星期一,便条压在尹寿远电脑键盘下。“尹庭长,这两天实在不行,已不能行走,我准备去武汉复查、治疗一下。”上面还详细地记录了4件未结案件的处理进展情况和注意事项。“病了还不忘把工作交代清楚,终于晓得去治病了,早去治多好呀!”尹寿远看着便条,在祝愿刘文举早点好起来的同时,又想起此前刘文举带病工作的一幕幕。
去年10月的一天,为把没办完的案件尽快办好,刘文举吃过午饭没有休息,来到办公室继续整理相关案件资料。突然,他的腰部疼痛得厉害,好不容易站起来准备到办公室沙发上躺一会儿,但刚挨到沙发,便一下子跌倒在地。尹寿远见状,连忙把他扶上沙发,并劝他回家休息。“不要紧,躺一会儿就好了,还有好多材料没弄。”感觉稍微好转,刘文举又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案件办理中。
其实,刘文举的病早有征兆,他总是不停地咳嗽,不时会感到头晕和脚疼,尹寿远曾多次劝他到医院去检查。刘文举的妻子金利琼也要他以身体为重,但他总是觉得时间紧,在办公室的屉子里藏了100多包头痛粉,不舒服时就吃一包,然后继续工作。
自办公室摔倒一周后,刘文举的双脚开始浮肿,走路一瘸一拐的。经家人和尹寿远等同事多次劝说,刘文举才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告诉刘文举,病情十分严重,需要马上住院治疗。
刘文举住院期间,他的妹妹刘晓琼到医院看他,劝他把病治好了再工作。“都住了七八天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11个案件没办完了,老尹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得回去帮他。”刘文举“犟”着出了院。
工作两天,刘文举实在撑不住了,只好到州中心医院检查。住院第七天,刘文举觉得身体有所好转,趁妻子金利琼不在的空当,他向医生提出回咸丰治疗,以免耽误工作。对于刘文举的要求,起初医生并不同意,但终究拗不过刘文举,在其出院证明上写上“根据病人本人强烈要求,同意其出院”。金利琼回到病房,看到刘文举在收拾东西,很是诧异。“医生说可以出院了,我回咸丰治,还可以把几个案子办完。”金利琼刚开始不信,拿到医生的证明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刘文举回到咸丰后,一跛一跛地去办案,依旧咳嗽得厉害。为早些结案,他每天上午在办公室办理案件,下午去咸丰县人民医院做理疗。在此期间,他带病办结了7件案件。
2月6日,刘文举在办公室加班,病情突然恶化,只要脚一触地就疼痛难忍。“必须去医院,工作先放一放。”在金利琼的强烈要求下,他同意前往武汉作进一步检查。在家人把他从办公室抬出来之前,刘文举给尹寿远留了一张便条,将4件未结案件的处理进展情况、注意事项作了交代,4件案件的审理报告、判决书都已做好并放在了电脑桌面上。
在武汉,刘文举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住院期间,他多次打电话向尹寿远了解案件进展情况,还提醒几个案件的证据需要进一步查实。今年正月初二,尹寿远给刘文举打电话问候时,刘文举还在问:“4起案件宣判没有,当事人服不服……”
“他再也回不来了,但他却活在了我的心中。”尹寿远多么希望那个曾经的好同事、好伙伴、好战友、好兄弟回到自己的身边……
(恩施日报5月7日A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