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宪和阿萍
作者: 秦川 时间:2016-11-23 阅读:1857
阿宪和阿萍
秦川
接过活龙坪人民法庭法官手里的判决书的时候,阿宪心里懵懵糟糟的。法官已经清楚地从事实和法律上释明了判决离婚的理由,他心服口服。他知道从这一刻起,那个十八年前寻死觅活要和自己在一起的女人彻底从他生活中消失,成为了一个陌生人。
阿宪是上个月十一号接到法庭的传票的,事实上,这是他第三次收到法院的传票。前两次,阿宪的老婆阿萍在法官做了大量的和好工作后,阿萍第一次撤回了对自己的离婚起诉,第二次他们达成调解和好。阿宪知道,要想说服像阿萍这样一个决绝倔强的女人改变主意,活龙坪人民法庭的法官们真的很不容易,更别说连续两次。而这一次,阿宪想,可能是做一个了结的时候了。
开庭时,阿萍带着父母亲一起提前到了,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插曲:九点半开庭时当法官和阿宪同时进到审判庭,发现阿萍和父母在写着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的法官席上正襟危坐,令审理该案的谈法官哭笑不得。被年轻的书记员呵斥着赶到原告席的红着眼的阿萍还是当年那个爱出洋相和哭鼻子的小姑娘,只是这次阿宪没有像当年那样不问理由地护着她,而阿萍也没有像年轻时候那样低着头搓着衣角靠在那个叫阿宪的大哥哥身边寻求保护了。
审判的过程阿宪早就在法制频道上看过很多次了,甚至很多时候是和阿萍在干完农活后泡着两杯热茶坐在他们那个曾经虽然简陋但是温馨的小木屋中看的,那时他们俩还争论过到底律师是个什么官之类的话题。
阿宪和阿萍是活龙坪乡二仙岩村从小在一起长大的,阿萍比阿宪小两岁,从小就没有怀疑过自己会和自己的宪哥哥结婚、一辈子在一起,因为阿萍背不动柴禾时帮她扛回家的是阿宪,每次有人欺负阿萍的时候为了保护她被打成猪头的是阿宪,打不到满背篓猪草回家要受罚的时候把自己背篓里的猪草倒在阿萍背篓里第二天瘸着腿来上学的也是阿宪。阿宪很清楚地记得,十六岁的阿萍涨着红得发紫的脸对是十八岁的自己说:“我们啷个都要一路哦”。二十二年过去了,阿宪今天才知道,原来这是自己听到过的最真情的表白。
虽然父母反对,毕竟阿宪家一无所有,但拗不过拿着敌敌畏和镰刀的亲闺女。两个青梅竹马的年轻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新婚之夜,滴酒不沾的阿萍喝了整整一碗八家台的包谷酒, 一对醉了的人以为,他们以后的生活会像这酒一样越来越香,越来越甜。
阿宪和阿萍经都是勤快的人,两个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建起了养猪场,还把生意做到县城,有了车有了房,孩子也长大成人,在外面读高中,两人坐拥百十万的家产。
时间是酒,酒会越陈越香,时间也是毒,会毒人心智,让人迷失自我。当了老板的阿宪忙于应酬和赚钱,对年华渐老的阿萍慢慢失去了激情,后来又经历生意失败,醉心于赌博,不自觉地经常数落阿萍的不是,不会打扮自己、不会在朋友面前给自己面子、对自己花钱管的太严。慢慢发展到谩骂攻击甚至动手,在外也有了别的女人。阿萍受不了这份委屈,在经历几次分分合合后最终离家出走,阿宪记得阿萍当时的眼神,那是一种绝望但又不舍的眼神。阿宪没有挽留。
庭审中,面对阿萍平静的陈述,阿宪没有过多地反驳,大部分时间,他都偷瞄着对面那个曾经对自己说“我们啷个都要一路哦”的女人,回忆着他们的点点滴滴。直到法官闭庭的法槌声将他拉了回来,阿宪发现自己流下了很多泪水。
出了审判庭,他们两人的目光有过一秒钟的对视,阿宪读出了阿萍多年前的快乐和现在的痛苦。二十年太短,她明白不过来为什么当初的两个人居然走到了今天这步。
阿萍走后,法官走过来说:我曾经看到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假借施善者的名义,向生命里迎来送往的陌生人们,不计得失地兜售自己的热情和赞美,却故意把冷漠和指责留给身边最亲近的人,比起那些明枪暗箭的侵略者,他们才是情感世界里真正的暴徒,狂暴至极、丑陋至极。”你是不是这种人?
阿宪木然地走出法庭,外面是阳光灿烂的好天气,他突然想起,多年前他把阿萍迎娶进自己那个简陋的家的那个日子,二仙岩也是这样的阳光灿烂的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