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孝 雅 诚
作者: 刘畅 时间:2015-05-05 阅读:805
仁 孝 雅 诚
--儿子心中的刘文举
刘 畅
(刘畅,男,现年24岁,现在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留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
父亲离我们而去了,他爱岗敬业,公正无私,仁、孝、雅、诚的优秀品格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并将永远教育、激励我去做一个好儿子、好学生,做一个像父亲那样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仁慈的父亲。父亲毕业于鄂西大学(现湖北民族学院),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毕业后担任人民教师。之后通过自学取得湖北大学中文专业本科文凭及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科文凭,随后考取律师从业资格,1995年转行到咸丰县人民法院担任法官。按照父亲的学习和经历,教育孩子可能有很多的说教的方式,但父亲对我很少说教,他很多时候都是用行动代替语言,教育孩子做得多,说得少。
父亲对我很仁慈、宽厚。我和父亲是父子关系,更是朋友关系。母亲一直在乡下工作,我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多半与父亲在一起。父亲对我很宽容,很仁慈,对我的学习成绩,父亲都很满意,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没有感到过压力。什么事情我都愿意和他交流、沟通。若果我考了100分,父亲说“好”;若果我只考60分,父亲同样说“好,比我当年强多了”。有的家长,表面上说,成绩不重要,但其实很重视孩子的成绩,比如,有的孩子考了较差的成绩,家长说“考多考少没关系”,其实是在暗示孩子要考出好成绩,但父亲这样的语言都没有。父亲并不是不关心我的学业,是他认为让我保持快乐和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父亲这样的教育方式,使我在学习上从来没有感到过压力,使我在学业上“自由地成长”,我的成绩自然也得到自由的发挥,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考上山东大学,并出国留学。正像父亲的为人、工作那样,看似不愠不火,却很能够出彩。
孝顺的父亲。父亲是个孝子,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所有的长辈都十分孝顺,对所有亲戚朋友也都十分关照。父亲和母亲善良慈祥宽于待人的性格营造了幸福和睦互让互爱的家庭氛围。父亲出身于咸丰边远的乡下,他很好地秉承了传统孝道。爷爷奶奶与大伯一起住在乡下,父亲经常给他们打电话,每逢节假日,父亲总是回老家看望他们,买上吃的、穿的、用的,如果我回老家,我总能看见父亲和爷爷奶奶摆龙门阵,一摆就是一天。外公外婆和我们住得较近,父亲总是经常去看望他们,问寒问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父亲不光对自己的老人孝道,对所有的老人都关心,我们外出做客,父亲总喜欢和老人聊天,陪老人喝喝酒,把老人陪得开开心心的。父母是最好的老师,我从父亲身上潜移默化,看到了、学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将使我受益终身。
儒雅的父亲。父亲热爱学习,经常买书、读书。父亲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他人缘很好,更重要的是他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父亲虽然比较沉默寡言,但和他交流,他语言风趣、幽默。父亲还是文学爱好者,虽然他没有发表过什么“大作”,但也不时有小小的文章发表,每每这时,他就将文章拿来让我看,与我一起分享,快乐得像个孩子。如果收到稿费,也不管钱多钱少,他要么邀请我一起到馆子里搓一顿,要么把钱大方地全给我。虽然,我没有热爱文学,没有从事文科方面的学习,大学读了理科方面的专业,但我从父亲身上养成了热爱学习的习惯,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收获到了热爱学习的成果。增强我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担当。
诚实的父亲。父亲是一个诚实的人,毫不虚伪。追求的是公平正义,诚实守信。这正像一个人民教师、一位人民法官一样。父亲对我很宽容、仁爱,但并不放任自流。记得有两件事。一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向父亲借计算器用过后没还,把它带到学校,想用它做作业,父亲知道我的用意,就在去学校的路上当着许多人的面狠狠批评了我。另一件事是我二姨家有喜事,家中客人多,我被安排给客人倒茶。那天客人多,我有些累了,看到有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偷偷走了,我也溜走了。父亲知道后,把我找回来,并教育我“答应的事就要做到,做人要言而有信”。从父亲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品德,他以自己的行动为我做出了好的榜样。
父亲匆匆地走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悲痛。但父亲的品格比山高、比水长,是一部读不完的书,是我终生受益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