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式人民法庭】一庭两所一中心:同频共振畅“路”行
时间:2024-09-24 阅读:553
咸丰县人民法院清坪法庭始终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群众“疑难杂症”,坚持研究新情况、发现新规律、创新新方法,最大限度将风险化解于基层,探索“一庭两所一中心”联调工作机制,将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整合起来,将“单打独斗”变为“攥掌为拳”,坚持联席、联动、联调,持续推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兄弟阋墙路难行 “法官,我弟弟阻拦我修路,我要起诉他!”近日,张某一来到清坪法庭坚定地说道。 张某一因修建新房需要运送材料,便在新房后自己的土地上与张某二山林接壤的地方修了一条小路便于车辆通行,但张某二却多次阻碍张某一修路及通行。道路无法畅通、纠纷难以化解,张某一便将张某二诉至法院。
“我不同意调解,既然他起诉我,那我也要起诉他,我们之间还有的账算嘞......”张某二态度坚决。
清坪法庭庭长王君娥前往现场了解情况时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横亘在兄弟俩之间的不止这一条“路”,土地边界问题、苗木损坏问题,房屋采光问题......兄弟多年,比邻而居,早已因双方利益问题,积怨已久,逐渐变为互相仇恨的死对头。
联合化解觅良方 在综合分析后,王君娥当即决定迅速启动“一庭两所一中心”联调工作机制,对此次纠纷进行“联合会诊”。 “我们兵分三路,法庭和司法所安抚当事人情绪;综治中心前往村委会了解兄弟俩过往纠纷;派出所维护现场秩序稳定群众。综合研判后在确定下一步调解方向。”在启动联调机制后,各单位迅速响应,争取为纠纷化解觅得良方。
在了解到兄弟俩虽吵闹不断,但对年事已高的母亲却是同样孝顺。于是研判后确定了从亲情与法律的角度出发,尝试化解兄弟之间的多年顽疾。
握手言和畅路行 通过耐心调解,张某一与张某二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张某二不再阻拦张某一修路,张某一支付张某二此前的苗木损坏赔偿款,张某一允许张某二清理树木以解决张某二房屋采光问题。一挑一款都让双方解决目前面临的难题,同时也能让母亲放下担忧安享晚年。 “法官,谢谢你们!路能修了,我们之前的矛盾也处理了。我母亲也能放心了。”张某一激动的向大家说道。 调解方案达成后,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零成本将该纠纷成功化解至诉前,疏通了兄弟之间的数条隔阂之路。 下一步,咸丰法院将继续立足实际,加强法治平安建设,持续优化“一庭两所一中心”联动机制建设,汇集解纷合力,以共同缔造为引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基层社会建设送去一股法治新“枫”。